83年王光美再访毛主席故居,临走时她感慨地说:我深切缅怀毛主席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71

1983年11月28号,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又回到了曾经来过的地方,再次参观了韶山的毛主席老房子。

过了好多年,好多事情都变了样。王光美心里头五味杂陈,啥话也说不出来。要走的时候,她留下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:

我们深深怀念敬爱的毛主席!

——学生名叫王光美

1983年12月快到的时候,也就是11月28日那天。

【一、往事如烟,王与刘的爱情故事】

王光美,她是刘少奇的妻子,老家在天津,生于1921年,2006年去世。1921年,王光美在北京呱呱坠地,40年代时,她在北京的辅仁大学念书。

1946年的时候,王光美在延安碰到了刘少奇同志。王光美的孩子以前也好奇地问过她,说爸爸平时那么严肃,你们俩到底是怎么相遇、怎么走到一起的呢?

“其实,事情经过挺直接的。”王光美说道。

1946年6月份,周恩来和王光美在北平完成军事调处任务后,一起回到了延安。之后,王光美便在王家坪安顿了下来。

那时候,毛主席的警卫参谋龙飞虎和王光美在同一个食堂用餐。因为龙飞虎过去在北平军调处给叶剑英同志当过秘书,两人就有了这个共餐的机会。吃饭时,龙飞虎跟王光美说,晚上杨家岭有个舞会,谁想去都能参加。

“除了之前在军调部结识的同事,我谁都不熟,参加什么活动都得靠别人领着。那天晚上,我就这样跟着去了。记得那天周恩来同志和少奇同志都在场。”王光美这样回忆道。

舞会上,龙飞虎把王光美引荐给了刘少奇同志。

刘少奇同志向王光美打听起了北平,特别是学校那边的情况。因为他以前在北方局当中央代表时,曾在北平工作,所以对北平的事挺上心的。

王光美头一回见到刘少奇。那时候,她还不清楚刘少奇同志在党里的具体职位,只是偶尔在党的文件里瞅见过他的名字,晓得他是中央的大领导。

这就是一场平常的会面,就是领导跟年轻人聊了聊天,他们之间没别的事儿。

之后,王光美被请去单独和刘少奇同志见面,还被挽留下来一起吃午饭。不过王光美已经吃过饭了,就告诉刘少奇:“我饭吃过了,你慢慢享用。我就在这儿等着,顺便看看你平时都吃些啥。”

接着,刘少奇从自己抽屉中翻出了几颗珍贵的黑冻梨,递给王光美一起品尝。对他来说,这些冻梨可是难得的美味呢。

1947年3月份,国民党派飞机来炸延安了。到了3月12号,像刘少奇、朱德、任时弼这些中央的领导,还有部分中央机关的人,得赶紧从延安搬到子长县的瓦窑堡去。那时候,王光美加入了搞土地改革的工作队里。

午饭时分,王光美跟刘少奇、邓颖超他们一块儿吃饭。吃饭时候,刘少奇关心地问起王光美他们土改工作队的事情,“你们都学了哪些文件呀?什么时候去的村里呢?……”

饭后走到门边,刘少奇对王光美说:“你是想留在这儿搞土地改革,还是跟我们去晋察冀那边?那边也能参与土改工作。”

王光美认为自己的土地改革工作还未完结,因此婉拒了刘少奇的提议。

说实话,王光美这回没明白刘少奇的心思,所以,他们俩就和平地各自走开了,恋情也没因此展开。

这段时间,王光美和刘少奇都挺忙的,基本上没什么联系。

1948年春天时,王光美按照组织的要求,告别了晋绥的土改任务,动身去了西柏坡。

由于工作缘故,王光美和刘少奇经常打交道,慢慢地就熟络了,两人之间也萌生了情愫。

在慢慢相处了一段时间后,两个人从陌生人变成了恋人。

1948年8月21号,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成了家。毛主席和周恩来也都亲自到场,给他们送上了新婚的祝福。

从那天起,他们俩一起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。

【二、重回“婆家”,瞻仰刘少奇的故居】

这二十年里,王光美有十九年的时间都在给刘少奇当秘书。

和王光美在一起的时光里,刘少奇不仅向王光美讲述了自己的革命往事,他那宽广的胸怀、丰富的知识、以身作则的态度以及如同长辈般的优雅气质,都让王光美深深地爱上了他,感情愈发真挚。

1983年11月27号,王光美走进了刘少奇的故乡——湖南炭子冲,她带着深深的感情,认真参观了刘少奇的老房子。

村民们一听说王光美要来,早早就挤满了刘少奇老家的门口。

王光美刚下车,立马就被大家团团围住。她面带微笑,亲切地跟乡亲们逐个打招呼握手,嘴里还说着:“我已经22年没回来了,真是好久没见大家了,乡亲们好,同志们也好!”

没想到,这已经是王光美第二次踏入炭子冲了。早在1961年5月,她就和刘少奇一块儿回到这里进行过考察。

对王光美来说,这是她头一回踏进“夫家”的大门。

那次,她在炭子冲待了整整七天六晚,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见过了她,也跟她混熟了。

王光美同志这一路走来,看到社员们都过上了好日子,到处都是崭新的房屋,大家也都打扮得十分时尚。她对县里的领导说:“你们的工作做得挺好呀!这都得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好指引、好策略。我觉得,只要大家继续坚定地跟着党的路线和政策走,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
王光美同志的话很有道理。只要……就行了。

“舅妈,舅妈!”这突如其来的叫声让屋里的聊天戛然而止,一看,是刘少奇的外甥女鲁新秀来了。

王光美站起来,跟她握了握手,问道:“新来的,最近怎么样?”

“舅妈身体健康,我就开心了!”新秀说道。

两个人坐下来后,就开始聊起天来。

下午三点时,王光美在众多乡亲的陪同下,走到了刘少奇母亲的坟前。她在坟头插上了一些树枝,并且连着鞠了好几个躬。

王光美要离开乡亲们了,来给她送行的人特别多,就连炭子冲那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也拄着拐棍来送别了。

车子眼看就要启动了,王光美满怀着不舍,向围在那里的乡亲们挥手告别。可乡亲们围得密密麻麻,一圈又一圈,都舍不得让她走。

王光美眼眶湿润了,她满心感动地对乡亲们讲:“今天我总算回来了,没能和大家伙儿都见上面,现在,我就借县广播站给大家送个祝福,愿你们身体棒棒的,家庭美美满满!”

“嘟嘟!”车子发动了,王光美告别了炭子冲,接着前往参观毛主席的老家。

【三、韶山缅怀,继瞻毛主席的故居】

11月28号一早,王光美不顾一路上的疲惫,坚持要再去韶山走一趟,还说一定要去主席的老家瞧瞧。

韶山的乡亲们远远瞅见王光美,忍不住大声呼喊起来:“看,王光美来啦!”“刘少奇的太太到啦!”

王光美热情地握住乡亲们的手,还不停地朝大家点头打招呼。

之后,带着对毛主席深深的怀念,王光美迈开步子走到了毛主席的老家。站在大门前,王光美静静凝视着门楣上那七个醒目的大字:“毛主席旧居”,心中思绪万千。

韶山管理局的负责人站在一旁说明,这个故居的名字是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一起,在当时被共同题写的。

游览毛主席老家时,王光美瞧得特别认真,她真心实意地对韶山的朋友讲:“我一直都特别敬重毛主席。毛主席说过他自个儿不是天才,但也绝不是普通人。现在我更加明白这话的意思了。”

走到名为“韶山风物引人遐想”的最后一个展厅时,王光美带着孩子们一块儿进去了。

展览厅里挂满了领导人和名人来韶山参观的照片。你瞧,彭德怀、朱德都在里面;董必武、聂荣臻也没落下,连陈毅和他的夫人都来了。当然,还有王光美和刘少奇1961年4月一起来韶山的那张合照。

刘源,王光美的儿子,瞧着墙上挂着的那张爸妈访问韶山的合照,满心欢喜地喊道:“老妈四十岁那年,可真是美极了!”听到儿子这话,王光美心里乐开了花,不由得回想起新中国成立前的那些日子。

要不是毛泽东,新中国可能就不会诞生;没有共产党,西柏坡也不会有那样的历史地位。王光美这么一想,心里就豁然开朗了。只有毛主席能让五湖四海的人团结一心,共同建立起新中国。

在告别毛泽东故居的那一刻,王光美用心地一笔一划,写下了她内心最真挚的感受。

深深怀念我们伟大的毛主席!

——学生名叫王光美

1983年12月快到的时候,也就是11月28日那天。

她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情谊特别深厚且长远,不管时间地点怎么变,这份情始终如一。

1998年11月,刘少奇即将迎来百年诞辰之际,王光美多次强调:“纪念少奇百年,咱们可别跟主席比,主席的伟大和地位无人能及。千万别干那种既费钱又费力还没意义的事儿。”这些话,她后来也跟回老家的其他同志反复说过。

之前,湖南卫视打算拍一部叫《少奇与人民》的专题片,所以就去找了王光美联系相关事宜。

在聊天时,王光美被情感所触动,翻出了女儿们小时候上学的日记,这里面还包括宋庆龄送给孩子们的几本呢。

她拿起女儿刘亭亭1963年的日记本,脸上洋溢着母爱,一页页翻看着,嘴里念叨:“瞧瞧,写得可真仔细,日期、标题都用了花体字,一笔一划特别整齐。”日记里,小亭亭好多次都写着要“做毛主席的好孩子”,就像那时候好多普通孩子一样,留下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深深烙印。

2006年10月13日,王光美在北京因为生病治疗不好而去世,走完了她85岁的人生旅程。

【结语】

灯油耗尽依然亮,蚕丝织出暖心裳。王光美晚年仍忙碌,为“幸福工程”四处忙,把真心爱意送给贫困的母亲们。

只要身体没问题,她总是抢着参加,靠着出色的政治头脑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,让“幸福工程”从小变大,稳稳当当地朝着好的方向前进。

哎,真心怀念王光美同志啊!

[2]刘少奇的真实故事,由于俊道主编整理成书[M],于2019年出版。